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坚持“四个导向”推动“先打后补”向下延伸、向深拓展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4-02-01 17:13
  • 浏览次数:

2023年,全市各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攻坚突破,全面推进畜禽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向下延伸、向深拓展。年内全市1698家畜禽规模场100%实施“先打后补”,在21个涉牧乡镇3564家散户试点开展“先打后补”,实施比例达24.5%,散户“先打后补”开展数量和实施比例居全省第一。

一、坚持目标导向,多方调研摸清需求。锚定“2025年底前,所有畜禽养殖场户100%实施‘先打后补’”的目标任务,先后五次组织人员开展专题调研,并召集养殖场户、社会化服务机构、乡(镇)站和市(区)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讨论分析,进一步摸清全市各地“先打后补”推进现状、养殖场户实施意愿及存在问题。针对调研过程中反馈的20多条建议,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并细化具体措施。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立工作推进路径。根据调研情况,谋划制定《泰州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方案(2023-2025年)》,经组织征询畜牧兽医系统、畜禽养殖场、社会化服务机构、兽药经营单位四方意见后,会同市财政部门印发各地。以乡(镇)或养殖相对集中的村为单位,整体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户加入“先打后补”,并根据我省强免政策,调整《单病种补助标准测算方案》,形成了“三步走”方略:2023年底前,全市选择不少于12个涉牧乡(镇),对其区域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实施“先打后补”;2024年底前,全市50%涉牧乡(镇)实现“先打后补”;2025年底前,全市所有畜禽养殖场户100%实现“先打后补”。

三、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实施过程督导。坚持畜禽数量、用苗数量与免疫质量并重原则,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和实施过程的督导。一是强化培训指导。建立养殖企业自免兽医、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防疫人员日常培训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申报“先打后补”资格审查条件之一;引导不具备自免能力的场户与全市47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购买免疫服务。二是强化监测评价。规模场坚持自检与第三方检测、疫控机构抽检相结合,抽检不达标的其自检或第三方检测报告不可作为补助申报依据;散户由乡镇、市(区)疫控机构实验室定期为其兜底监测。三是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包片监管兽医督促养殖场户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建立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管理信息与检疫电子出证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执法查处。

四、坚持长效导向,持续优化政策措施。每月调度“先打后补”工作进展,结合督导情况,持续优化各项政策措施。在养殖标准上,将原先规模标准“家禽存栏1万只以上”降低至“肉禽存栏5000只以上、蛋禽存栏2000只以上”,进一步扩大家禽规模场范围。在组织方式上,散养户由为其提供免疫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先打后补”资格申报和补助资金申请。在补助申请上,按照“谁申报‘先打后补’资格,谁申请补助资金”的原则,规模场申请需附补助周期内的养殖档案、免疫档案、疫苗购买票据、上下半年两次免疫抗体检测报告;散养户申请需附疫苗购买票据或社会化服务机构防疫服务票据、免疫记录。在数量审核上,规模牛场按存栏量核定数量,其他规模场按检疫电子出证数量核定,散户按免疫记录核定。在补助发放上,考虑到散户一直享受兽医免费上门防疫的特殊性,故采用疫苗直补到户的同时,由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增加社会化服务机构对散户免疫注射劳务费用的补助。此外,建立规模场备案数与“先打后补”数联管、场户资质申报审核、补助发放审核公开等机制,确保政策实施机制改革落地落成、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