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03-20 15:48
- 浏览次数:
4月,我市进入清明、谷雨季节,气温水温明显升高,早晚温差大,阴雨天频繁。池塘内的水生动物生长加快,摄食量加大,水体中的残饵增多,水体和底泥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加上多变的天气对水生动物的应激增加,各种鱼类疾病进入易发多发季节,特别是刚刚经过越冬的水生动物体质较弱更要做好生产管理,防止出现重大损失。
一、病情预测
1. 细菌性病:春季草鱼、鲢鱼、鲫鱼等养殖鱼类易发“越冬综合征”(烂身、烂鳃、白皮)、小龙虾易发“五月瘟”等。
2. 真菌性疾病:易发水霉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等病害。
3. 寄生虫类疾病:易发小瓜虫、指环虫以及车轮虫等病害。
二、防治措施
1、“越冬综合征”在多种淡水养殖鱼中都易发生。病鱼体表出现溃烂、充血、蛀鳍、烂鳃和肝脏病变等症状。该病害的发生与养殖水环境和鱼代谢功能有密切关系,加强水质调控和池塘溶氧管理非常关键。病害发生后需谨慎用药,不能盲目消毒和杀虫,应规范使用渔用兽药,减少拉网、加水等“动水”操作。
2、小龙虾“五月瘟”在春夏交季中易发生。病虾活动减少、摄食减少、虾无力、上草、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该病发生与天气、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加强水质调控和池塘溶氧管理非常关键,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
3、水霉病由真菌引起,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常在水温10-20℃暴发。鱼体受伤后易感染该病,因此应尽量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适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
4、寄生类纤毛虫病多由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引起,常在水温15℃以上时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疾病暴发时,可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同时调节水质;指环虫病由指环虫病大量寄生引起,易造成苗种大批死亡。虫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部,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疾病暴发时,可用水产用精制敌百虫粉、复方甲苯咪唑粉等渔药治疗。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