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03-05 14:43
- 浏览次数:
当前是蟹种集中投放季节,科学且规范地开展放养管理工作,对提升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市河蟹养殖情况,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放养前准备
1.池塘准备
提前加水至60cm左右,注水时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杂质进入池塘,注水后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杀灭池塘内的有害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等。消毒后进行水体解毒,消除水体中的残留毒素。同时,检修维护蟹塘防逃设施,避免河蟹逃逸。
2.适时施肥
放苗前7-10天,选择在晴天上午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肥肥水,培育基础饵料和藻类,透明度控制在30-35cm。
3.水草养护
放养前查看水草生长情况,是否存在水草不足、不发根等现象,如水草不足要及时补种,采取“浅水促水草、肥水抑青苔”的措施,促使水草扎根萌芽。水草栽种后至4月底,保持50-60cm的浅水,有助于水温提高。
二、蟹种放养
1.蟹种选择
优先购买本地或邻近区域培育的蟹种,可有效避免长途运输对蟹种造成的损伤。挑选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活力强劲,肝胰脏金黄色泽、鳃丝干净透明,规格100-140只/千克的蟹种。
2.蟹种放养
晴好天气的上午进行放种。放养前,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3-5%食盐水对蟹种进行浸泡消毒,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清除蟹种体表的病原和污泥。消毒过程中,务必做好增氧措施,防止因缺氧导致蟹种死亡。此外,在蟹种下塘前2-3小时,全池泼洒Vc,下塘后1天再泼洒一次,增强蟹种的抗应激能力。
三、饵料投喂
1.诱导开食
蟹种下塘2-3天后,待其适应池塘环境,应使用诱食性良好、易消化吸收的优质颗粒饲料进行少量开食,诱导蟹种尽快摄食,恢复体能。
2.精饲适投
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应以增营养、强体质的高蛋白(40%以上)配合饲料为主,为蟹种顺利完成第一壳脱壳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投喂过程中,要观察塘内剩余饵料情况及河蟹的活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投喂量,避免饲料浪费及造成水质污染。
四、养殖管理
1.水位调控
水位控制需根据温度变化灵活调整。当水温在10℃以下时,环沟塘水位应保持不低于60-80cm,防止早春温差变化大或倒春寒天气导致蟹种产生应激反应。温度回升阶段,可逐步降低水位,提升水温,加快藻类繁殖速度;关注天气预报,大降温前,要适当提升水位,保持水体温度的相对稳定。
2.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可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调节水质,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3.日常巡查
每天定时巡查池塘,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注意观察池塘水质、水草生长情况,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