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08-28 15:15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切实担当起“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使命。
一是全面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2+N”农业全产业链为主线,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2+N”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产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全市南粳9108、南粳5055等优良食味水稻占比96%以上,宁麦13、农麦88、等主导品种占比80%以上,粮食单产达499.32公斤/亩,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蔬菜年产量350万吨,生猪年出栏量达160万头,水产品年产量达44万吨,“苏沪1号”罗氏沼虾等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3个稻麦新品种与3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认定,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高达90.6%,在全省位居前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全市建成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40家,其中省级基地69家,“无人化”农场20个,全市配备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农机1700台、植保无人机3100台,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
二是全面聚焦多元销售渠道搭建,以电商赋能与集配网络完善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通过举办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长三角推介周泰州专场、绿色健康农产品与农业重大项目(上海)推介会、绿色健康农产品社区行等活动,创新产销对接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进社区、进商超、进食堂、进大型批发市场、进酒店、进校园,搭建直供直销产销对接桥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提档升级,将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电商直播等纳入了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懂电商运营、会农产品销售的“新农商”。加强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和电商强镇强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淘宝、抖音、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的合作,持续开展“百家电商、助农销售”活动,开通“上蔬云采”微信小程序泰州专区、本土电商平台“社区购”,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线上渠道。通过搭建区域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举措,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全面聚焦宣传手段创新,以品牌建设与推广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影响力跃升。举办“泰有味·地标宴”宣传推广活动,发布春、夏、秋、冬四季菜单,促进市民消费、企业销售。制作“泰州味 泰美味”绿色健康农产品宣传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形式在各社交媒体持续推介宣传泰州地方美食,吸引更多网民关注泰州“舌尖盛宴”背后的“本土食材、本土工艺、本土文化”。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千垛百味”“姜味十足”2个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靖江香沙芋”“黄桥烧饼”“兴化大米”等23个单品类公共品牌。其中,姜堰区现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7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2个区域品牌、3个企业品牌入选省品牌目录,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1.57%,位于全省前列,“姜堰大米”“溱湖簖蟹”“状元香菇”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7亿元、2亿元,“姜味食足”入围“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荣膺“江苏行业名牌”;“姜堰大米”再次斩获第十五届国际粮油产业博览会金奖,实现中国绿博会金奖四连冠,IGPE国际大奖三连冠。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市供销总社等相关部门,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拓展销售渠道、降低邮寄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等建议,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促进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报送人: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副主任蒋文娟,联系电话:182623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