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212000046/2024-350509 分类 部门文件 农业、林业、水利 通知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4-04-26
文号 泰农牧〔2024〕13号 时效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饲料、生鲜乳和养殖环节
“瘦肉精”监管工作的通知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4-05-08 15:45
  • 浏览次数: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切实强化饲料、生鲜乳及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管,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工作安排,现就做好2024年全市饲料、生鲜乳和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饲料行业监管

(一)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各地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制定年度计划、落实工作举措,以“双随机、一公开” 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组织开展现场监督检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监测等监管工作。要建立监督检查人员库,并动态调整更新,加强入库人员培训,提高监督检查水平。严格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以混合型饲料添加剂、自配料、饲料标签、宠物饲料、水产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对企业执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违规添加、假冒伪劣等行为。质量安全监管具体要求见《2024年全市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附件1)。各地要指导企业及时申请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督促企业做好预混合饲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备案。对已破产、拆迁、关闭或停产一年以上的企业要及时上报我局,依法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二)强化饲料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各地要切实履行部门监管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指导培训,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风险辨识管控。要聚焦重点,紧盯粉尘防爆、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风险,全面摸清风险底数,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开展现场检查,推动企业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实施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厂房升级改建等,依法依规淘汰工艺低端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提升饲料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深入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开展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调研,挖掘开发本地非常规饲料资源,推荐上报可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加强对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要点、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动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推广应用低蛋白豆粕日粮技术,力争2024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3.5%以下。加强豆粕减量替代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典型案例总结遴选推广,请各市(区)遴选推广1—2个豆粕减量替代的典型案例,于8月底前报我局畜牧兽医处。 

(四)强化饲料生产信息统计。各地要明确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员,落实饲料统计工作职责,督促指导企业明确专人于每月3日前完整、准确填报饲料统计月报数据。每月8日前各地饲料统计人员审核企业填报数据,对填报明显错误、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及时退回企业修改。对长期不依法履行统计义务、不认真填报统计数据的企业,可采用通报、约谈等形式进行督促,必要时按照不执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进行处理。加强统计监测和分析预警,准确掌握饲料生产、原料、价格等形势,引导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强化保密意识,相关统计信息不得随意公开发布,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二、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一)全面开展排查。各地要组织对辖区内奶畜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乳制品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详实掌握各主体基本情况,以及生鲜乳从奶畜养殖场-运输车-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加工企业的准确流向,重点防范无证收购、无证运输生鲜乳的行为。督促推进生鲜乳购销双方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并将购销合同在农业农村部生鲜乳监管工作平台进行备案,维护正常生鲜乳购销秩序。请各市(区)于4月30日前将《生鲜乳生产经营主体摸底排查情况表》(附件2)报我局畜牧兽医处。

(二)严把收购运输准入关。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准入门槛,规范办证程序。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合作社开办,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发放收购许可证。对存在生鲜乳收购行为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督促办理收购许可证;对跨省异地运奶的车辆要做好网上登记备案管理;对逾期未换证的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依法予以注销,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吊销或收回其执照。

(三)加强生鲜乳生产各环节监管。加强奶畜养殖环节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检查,督促奶畜养殖场建立完善各项记录,严格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管,严禁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不执行休药期、滥用兽用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督促收购站严格按规定做好收购、销售、检测、留样、清洗消毒等各项记录,加强挤奶、制冷、储存等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以车辆准运证明、密封保温性能和人员健康状况等为重点,加强在辖区内从事生鲜乳运输的车辆(含外地发证)监管。规范生鲜乳销售和运输交接管理,加快推广应用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电子交接单,督促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者、乳品加工企业认真执行交接单规定。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测。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和实施本辖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计划,认真做好生鲜乳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监测等工作。积极配合完成部级和省级生鲜乳例行监测,部级监测覆盖辖区内全部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省级例行监测全年覆盖全部生鲜乳收购站和已备案的奶牛养殖场,同一生产主体全年抽样不得超过两次。要按照10%比例开展生鲜乳“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请靖江、兴化、姜堰等市(区)分别确定1个奶牛养殖场作为固定采样点,配合省级做好2024年全省生鲜乳专项风险监测工作,并根据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统一安排,做好采样送样工作。采样点信息(附件3)于4月30日前报我局畜牧兽医处。

三、加强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管

(一)加强宣传指导。各地要通过宣传挂图、明白纸等形式,向养殖场户普及非法添加“瘦肉精”的严重后果;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场户严格选购架子牛羊,从正规渠道采购投入品并做好采购记录和养殖档案。健全活畜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肉牛、肉羊等养殖场户要承诺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保证所销售的活畜不含有“瘦肉精”。

(二)推行网格化监管。各地要将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管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对监管对象进行划格建网,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每个网格明确专人负责,网格员既要落实监管责任,也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行“一岗双责”。各地要对摸底排查建立的肉牛肉羊养殖场户监管清单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每个养殖场户要明确监管人员,准确掌握肉牛肉羊购进、养殖、出栏情况。

(三)严格抽样监测。要严格按照《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养殖和屠宰环节“瘦肉精”监测工作的通知》(泰农牧〔2024〕12号)规定,对上市屠宰前的生猪、肉牛和肉羊开展“瘦肉精”出栏监测。对问题突出地区要加强监督检查,适时组织开展飞行检查、拉网式监测,特别是要将举报、溯源等信息反馈有添加使用“瘦肉精”嫌疑的养殖主体纳入重点跟踪监管范围,开展“回头看”,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样监测频次。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工作统筹。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争取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条件,并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实化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局将适时组织对各地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调研指导,对工作推进不力、对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地方进行通报或约谈。

(二)强化信息化监管。加强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等信息管理,规范“奶业监管工作平台”的应用,及时在系统上登记、上传、变更、注销相关信息,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在线出证,规范使用专用证书模板打印证书,杜绝白纸打证等行为。加强“瘦肉精”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系统的应用和维护,监测结果要通过系统随检随报。全面推广应用“苏农云”智慧畜牧信息系统开展监管工作,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三)严肃查处打击。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特别要对无证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收购运输生鲜乳、饲料或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销售或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在现场检查和抽样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或不合格产品,要及时依法依规核查处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

(四)严明作风纪律。各地在开展监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得以检测费、专家费等名义向监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保证监管工作的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请各地及时总结各项监管工作成效,分析问题不足,提出建议措施,并于11月15日前将全年饲料、生鲜乳和养殖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总结报市局畜牧兽医处。联系人:徐巧琴,联系电话:86893977。

 

附件:1. 2024年全市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2. 生鲜乳生产经营主体摸底排查情况表

          3. 生鲜乳专项风险监测固定采样点信息表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6日


泰农牧〔2024〕13号.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