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案例入选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3-10-12 15:27
- 浏览次数:
近日,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论坛上公布了9个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我市“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江靖江段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入选,这也是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唯一入选案例。
长江靖江段是我国湿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加强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恢复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2020年,我市开始实施“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长江靖江段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助力长江水生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恢复。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在全国内陆水域首创“退捕水泥船变人工鱼礁”处置法,将330艘退捕钢丝网水泥船经拆除发动机船坞、清污处理后沉入江底作为人工鱼礁,增加水底的结构复杂性,为鳜鱼、中华绒螯蟹等渔业生物提供繁殖、避敌、捕食等场所,形成水生生物栖息屏障。此外,人工鱼礁礁体上附着生物的生长及藻类繁殖,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礁体引起的上升流、涡流也能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对增殖渔业资源起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鱼类资源监测显示,项目实施后,长江靖江段鱼类体重均值同比增加61.05%,单个监测点位的鱼类均重增加11.14%,采集的渔获物种类增加18种、总数达36种。刀鲚、中华绒螯蟹等渔业资源规格明显上升,江豚频繁出没,长江渔业资源恢复已初显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