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泰州农情
泰州市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4-12-10 16:40
  • 浏览次数:

小麦是我主要粮作物,年播种面积256万亩左右,为促进土壤养分和肥料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单产提升,现制定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如下。

一、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品种、目标产量、肥料类型、施肥方式和作物生长阶段等因素,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作物营养诊断相结合,因土、因作物、因气候、因长势、因生育阶段,科学确定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结构、用量及运筹比例。

1.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中强筋小麦全生育期亩氮肥(纯N)用量15~16公斤,弱筋小麦13~14公斤;磷肥(P2O53~6公斤;钾肥(K2O3~6公斤。目标亩产500公斤以上时,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2. 适期播种的强、中、弱筋小麦氮素基追比分别控制在5:56:47:3左右,对于错过适期播种的晚播小麦应按照“前轻后重”原则,适当减少基肥用量,基追比控制在4:6~5:5;磷肥原则上一次性基施;钾肥以基施为主,严重缺钾的地区,可基肥、穂肥各半。推广应用缓控释肥的可适当减少施肥次数。

3. 在有条件的地区,倡导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营养诊断精准变量施肥等技术,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速效肥与缓效肥配合。

4. 根据土壤硫、锌、硅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实行因缺补缺,合理确定中微量元素肥料品种与用量。

二、施肥建议

(一)基肥

1. 施足有机肥。根据当地有机肥资源,优选商品有机肥、腐熟粪肥等品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以氮计)的比例掌握在20%~30%。原则上,亩施用商品有机肥200~500公斤,腐熟粪肥500~1000公斤。

2. 秸秆深埋入土。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时,务必深埋入土(15~30厘米),防止播种后的种子与土壤不能紧密接触而导致弱苗加重冻害。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比例,调节碳氮比。连续3年及以上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可适当减施钾肥。

3. 优选配方肥。土壤类型相同或肥力水平相当的区域,选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小麦主推配方或配比相近的复合(掺混)肥,亩用量一般控制在30~50公斤。技术力量强、机械化程度高的规模种植农场和种田大户,可采用个性化测土推荐施肥。

4. 推广缓控释肥。根据试验示范结果,选用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相匹配的缓释肥料。选用氮素释放期不同的缓释氮与速效氮多重配比组合,既保证前期有效分蘖能够达到目标产量基本苗数,又能满足作物养分最大需求期营养需求,防止早衰。倡导采用“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技术模式。缓释氮比例一般控制全生育期需氮的30%~40%。高肥力土壤可采用“一次性施肥”模式,中肥力土壤可采用“一基一追”模式。漏水漏肥的沙土实行少量多餐的施肥模式,杜绝“一炮轰”。

5. 因缺补缺中微量元素。在缺锌、缺硫等缺素地块,可基施少量锌肥、硫肥等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追肥

1. 苗期至分蘖期。小麦在冬前苗期分蘖至越冬始期形成第一个吸肥高峰,需通过施足基肥(基肥不足苗肥补)和补追壮蘖肥(以尿素等氮肥为主,又称分蘖肥、促蘖肥)来满足,以促进冬前有效分蘖发生和生长,形成冬前壮苗。此后在拔节前不宜施氮(不提倡施用传统的腊肥、返青肥等),以减少无效分蘖、防止基部节间过长而导致后期倒伏。壮蘖肥一般在小麦4~5叶期亩施5~8kg尿素。

2. 返青至拔节期。春季返青拔节阶段,是小麦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分蘖成穗、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可孕小花结实率)、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时期。对于苗小苗弱,茎蘖数不足、脱力落黄的“三类苗”,可尽早适量追施氮素(返青接力肥)“捉黄塘”,促进平衡生长。对群体适宜、长势正常、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原则上不施用返青肥,掌握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倒3叶期)适时追施拔节肥,以满足拔节至孕穗期第二个吸肥高峰(占小麦一生吸肥量的40%以上),施肥量要达到总用肥量的30%左右。

3. 孕穗至灌浆期。为促进籽粒充分灌浆,挖掘增产潜力,实现穗大粒饱,群体适中的高产田块提倡施用剑叶肥(孕穗肥),即在剑(旗)叶(最后一张叶片)露出一半时亩追施尿素5~8公斤。弱筋小麦追肥时氮肥要适当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后期结合“一喷三防”,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含大量元素、氨基酸(或腐植酸)、中微量元素的水溶性肥料,以补充叶面营养,促进籽粒灌浆发育,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次间隔7~10天。

三、其他

1. 清沟理墒。开好田间“三沟”,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沟沟相通。对渍害较重的麦田通过增施恢复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进苗情恢复。

2. 防止“倒春寒”。早春气温不稳定,应及时做好“倒春寒”天气应对工作,对已拔节或孕穗抽穗的小麦可通过叶面施肥提高抗冻能力。冻害发生2~3天后,及时查看幼穗受冻情况,亩追施尿素3~10公斤,也可采取叶面喷施水溶性肥料等措施进行补救,促进恢复生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