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泰州农情
2025年全省小麦秋播生产技术要点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10-28 09:50
  • 浏览次数:

抓好秋播工作,是夺取明年小麦丰收的重要基础。针对我省稻茬麦比重高、秸秆还田量大、秋季阴雨天气多等实际情况,小编邀请专家列出全省小麦秋播生产技术建议,供各地参考。

1.坚持适期播种,压缩晚播面积

我省淮北麦区半冬性小麦品种最适播期,旱茬小麦为10月中旬、稻茬小麦为10月15日至25日;淮南麦区种植春性小麦品种,苏中麦区最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苏南麦区为11月上旬。我省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迟,播种季节偏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收抢种,努力压缩晚播小麦面积,晚中争早,降低晚播带来的生产风险。做好秋播期间遭遇连阴雨的应对预案,立足于抗灾播种。淮北旱茬小麦也要避免过早播种导致提前拔节,增加低温冻害风险。

2.坚持适量播种,建立适宜群体起点

基本苗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高产稳产。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预期成穗数,在此基础上主攻粒数和千粒重,挖掘单产潜力。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约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基本苗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耕整地质量高、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适期播种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粗放耕播、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每斤种仅成苗6千~7千株,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大面积生产上,早播田块要防止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导致群体过大后期倒伏,晚播田块要防止播种量不足、基本苗偏少,导致群体不足和穗数不足。

3.坚持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

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播种,既有利于机械作业,提高耕整地和播种质量,也有利于播后及时出苗。墒情不足时,播后要及时洇水灌溉补墒,促进齐苗,旱茬小麦亦可造墒播种。土壤湿度过大或遇连阴雨天气时,要掌握“宁迟勿烂”的原则,播种前先要采取排水降渍措施,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避免烂耕烂种造成出苗不齐(缺苗断垄)和僵苗不发。

4.坚持适深播种,促进苗齐苗壮

在确保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墒情适宜时就可以采用适宜的播种机进行机械条播、带状宽幅条播、均匀撒播等方式播种。播种前要测试播种机播量精度和深度,以精准控制播种量,做到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旱茬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3~4cm,稻茬小麦控制在2cm左右。


来源: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