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10-30 14:54
- 浏览次数:
11-12月份,泰州市正式进入冬季,气候呈现明显低温特征,受低温影响,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主要水生经济动物新陈代谢速率大幅减缓,摄食减少,部分规格较小或体质较弱的鱼类甚至进入停食状态。水体中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显著降低,病原总量较夏秋季节减少60%以上,各类鱼病整体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仍需警惕低温环境下鱼类免疫力下降引发的局部病害。
一、病情预测
常规鱼类: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等常规养殖品种中,池塘养殖可能出现零星病害,主要集中在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及车轮虫病等常见病症。其中,烂鳃病多表现为病鱼鳃丝轻微充血、边缘出现少量腐坏斑点,因低温导致鳃部修复能力弱,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少量死亡;肠炎病主要发生在仍有摄食行为的鱼类中,病鱼肠道轻微发炎、粪便呈淡黄色黏状;赤皮病多因鱼体冻伤或操作擦伤后感染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出现红肿、鳞片松动现象;车轮虫病则主要寄生在鱼类鳃部与体表,虽低温下虫体繁殖慢,但仍会导致病鱼呼吸频率加快、游动迟缓。
二、防治措施
1.强化日常管理与病害处置:尽管低温环境下常规鱼类病害发生概率降低,但需坚持每日巡查塘口2次(早8时、晚5时),重点观察鱼类游动状态、水面是否有异常漂浮物,同时每周监测1次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需维持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0.2mg/L),通过少量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体的10%)或投放微生物制剂改水保持水质清爽。晴朗午后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可投喂少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配合饲料,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0.5%-1%。若发现发病塘口,需及时采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碘消毒剂(按说明书推荐浓度稀释)全池泼洒消毒,同时对食台进行重点擦拭消毒;对于仍有摄食的病鱼,可将国标渔药(水产用药明白纸名录)、大黄或五倍子与饲料混合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左右。
2.寄生虫病防控:冬季鱼类寄生虫病发生率虽大幅下降,仍需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期加注新水等措施增强鱼类体质。若池塘出现车轮虫等寄生虫感染,可选用国标渔药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用药后需密切观察鱼类是否出现应激反应,若发现异常及时加注新水缓解。
3.规范商品鱼起捕操作:11-12月份是商品鱼集中起捕上市的关键阶段,为降低未达上市规格鱼类的感染风险,起捕时需选用软质聚乙烯网具,避免使用硬质金属网具造成鱼体擦伤;起捕过程中动作需轻柔缓慢,减少鱼类剧烈挣扎导致的体表损伤,同时控制起捕时间,避免在低温寒潮天气或夜间进行起捕作业。对于分拣后未达上市规格的鱼类,需先检查其体表是否有伤口,若存在轻微擦伤,可在放回池塘前用食盐水浸浴消毒;放回池塘后,需对池塘水体进行一次全面消毒,进一步降低病原感染风险,保障留存鱼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