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2025-04-01 20:34
- 浏览次数:
根据2024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含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结果通报,泰州市连续五年位列设区市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姜堰区、泰兴市获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先进位县,靖江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特色亮点工作入选创新案例。
2024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7.3万亩、单产499.32公斤/亩、总产283.26万吨,粮食单产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1.6%。大力推进高产示范片建设,新建百亩攻关田152个、千亩示范方80个、5000亩及万亩高产片17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0.6%,居全省前列。全市拥有获证绿色食品403个、绿色食品企业203家;有机产品企业16家,认证有机农产品60个;有农产品地理标志11件。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2+N”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培育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多条优势产业链,全市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600亿元。全年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4个,完成年度投资85.3亿元。获评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评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种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泰州市第1个水产新品种罗氏沼虾“苏沪1号”和第2个畜禽新品种“农大6号”蛋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3个稻麦新品种和3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024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长三角推介周活动江苏泰州专场、绿色健康农产品与农业重大项目(上海)推介会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乡村面貌不断焕新。深入推进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首批打造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3个片区入选省级重点片区培育名单,1个片区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名单。兴化市入选全省唯一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名单,相关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新培育11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8万户,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6.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覆盖率达95%。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四好农村路”319.8公里,改善农房3905户,改造提升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80家,建成首批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3个、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相关功能中心6个,城乡教育一体化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成效持续提升,深入推进“精网微格”提升工程,推广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实现全市1424个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乡村文化日益繁荣。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大力弘扬乡风文明新风尚。兴化垛田农民画、永丰非遗版画亮相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全年举办四季“村晚”83场,其中入选国家示范展示点1场、省级示范展示点12场。
强村富民稳步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增长6.8%,高于省均增幅0.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4:1。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强四有”行动,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64.7万元,增长11.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泰享学”防返贫教育救助品牌,连续3年实施乡村医疗互助试点,累计62个乡镇(街道)、112.56万人参与,筹集互助资金9595万元,有效降低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泰兴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土地二轮承包延包工作基本完成,靖江市马桥镇、兴化市沈伦镇、海陵区罡杨镇、姜堰区梁徐街道新获批国家级整镇延包试点。稳慎开展破解承包地细碎化改革试点,7.17万块涉改地块整合为1.67万块,溢出面积0.69万亩,带动村均增收8.7万元。加大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力度,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566宗,增加农民收入3518万元,集体收益680万元。常态化开展“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发布“泰惠农贷”产品和“泰惠农”数字化小程序,全年举办政银保企及农担服务对接340场,提供支农资金226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要求,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千方百计推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